测试周期总结
一、项目周期
产品(需求评审)——开发(设计评审)——测试(用例评审)——发布
时间 —— (3 - 5) ——(2 - 4) —— (1)
二、测试流程
1.需求评审(产品)
参与人员:产品、开发、测试、项目。
主要内容:产品讲述原型里面需要开发的内容,开发和测试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意见,讨论,设方案,解决问题。
注意:在需求评审过程中注意听一些重点和临时修改的方案,最好记录下修改的方案以防产品忘记修改原型内容。
2.测试用例(测试)(正在开发)
参与人员:测试。
主要内容:根据原型设计测试方案(各阶段测试时间、风险评估、测试重点),根据测试方案写测试点和主要的测试用例(测试细节靠经验积累)。
用例要求:覆盖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点和预见情况。
3.冒烟测试(测试)
参与人员:测试。
主要内容:对项目的主流程进行测试,包括主要功能点实现,流程畅通(比如测试登录,输入正确的账户密码能登录即可,其他测试不用管)。
测试完成标准:主要功能实现,且能快速结束,主流程bug解决。
测试失败:主要功能未实现,且不能快速结束(堵塞,系统奔溃)。
4.集成测试(测试)
参与人员:测试。
主要内容:根据测试用例进行规划测试,包括UI,功能正反,边界值,预测情况,特殊值,关联其他功能或者平台,导出,导入,上传,下载等所有应该测试到的内容和细节都考虑和测试。
测试完成标准:所有的测试内容都测试完成,严重、致命的bug都已解决,大部分(尽量100%)一般bug已解决且验证关闭。
N轮集成测试:集成测试周期内(根据bug数量和修改进度而定,大部分的bug在2天内未能解决),未达到结束标准,启动下一轮集成测试,直到达到结束标准。
备注:集成测试应该占所有的测试阶段最长,且测试95%的问题都应该解决。
5.集成测试报告(测试)
参与人员:测试。
主要内容:更加模版和原型内容编写集成报告,包括测试任务、时间、注意事项、测试环境、测试是否通过,最后发邮箱(产品、开发、项目)。
6.系统测试(测试)
参与人员:测试。
前置条件:在新的系统(环境/容器)下进行测试(避免一个系统下未能呈现出的错误)。
配置新环境:git拿到合并标签 -- rancher找到相应的容器升级(标签)(镜像) -- SVN更新获取SQL -- Navicat for MySQL上执行SQL语句。
主要内容:类型于集成系统测试过程,重点对核心功能进行测试,不必扣细节(比如输入框内的规范)。
测试完成标准:除了外部因素或者目前无法实现功能外,所有的bug都已经解决且关闭。
N轮系统测试:系统测试周期内(根据bug数量和修改进度而定,大部分的bug在1天内未能解决),未达到结束标准,启动下一轮系统测试,直到达到结束标准。
备注:系统测试和集成测试的测试环境是不一样的,但是镜像所指git都是一致的。
7.系统测试报告(测试)
参与人员:测试。
主要内容:内容与集成测试报告类同,发邮箱(产品、开发、项目)。
8.验收通知(测试)
参与人员:测试。
主要内容:发验收通知内容和注意事项,发邮箱(产品、开发、项目、客服)
9.验收(产品)
参与人员:产品。
主要内容:简单对主流程进行测试,发邮箱(产品、开发、项目、客服)。
10.发布(测试)
参与人员:开发。
主要内容:开发合并、打包git -- 测试SVN更新 -- 测试编写版本发布文件(部署、功能、版本路线、发布流程)-- Navicat for MySQL上执行SQL语句--SVN上传新的发布文件。
11.发布报告(测试)
参与人员:测试。
主要内容:编写发布内容和注意事项,版本、依赖,发邮箱(产品、开发、项目、客服、运维、领导)。